当前位置:千优问>常见问答>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

2023-04-29 17:23:46 编辑:join 浏览量:581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

各类生物种群在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具有以下共同特征:①空间特征,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式;②数量特征,具有一定的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来自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并且单位面积(或空间)上个体360问答数量是变动的;③遗传特征,由一定的遗传基因组成,以区别于其他物种,随时间进程,有改变其遗传特征的能力。本节只介绍种群密度、种群年龄结构。

1.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中包含的生物个体数。有时也可以用生物重量代替个体数量来衡量个体数量的多少。种群密度是一个变量。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密度较高。种群密度随地域和季节变化成项划扬而变动。每一种生物种群密度都有各夫科站话土久一定的限度。最大密度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纳的某种生物的最大个体数。超过这一密度,种群数量将不会增长。最小密度是指种群维持正常繁殖、弥补死亡个体所需的最小个体数。最大种群密度和最小种群密度之间存在着一个最适密度,当种群处于最适密度状态时,种群增长最快。出生和迁入使种群增大,而死亡和当侵跑跑京迅施比迁出则会使种群数量减少。

每一个生物体都需要一定空间才能生存,不同种类的生物个体所需要的空间大小和性质存在差别。生物种群由若干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证钟尼农教胶被成住府平面分布方式,称为种群的分布格局。种群分布一般可分为随施双触沙机型分布、成群型分布、均匀型分布三种类型,见图1-3。

图1-3种质括袁群的空间分布

随机型分布:种群内个体空间位置不受其他个体分布的影响(即相互独立既且轮局江得活黄),同时每一个个体在任意空间分布的概率相等。当一批靠种子繁殖的植物首论顾次侵入一块裸地时增水题审速即,只要裸地环境较为均匀,可形成随机分布。自然界中随机分布比较少见。

成群型分布:种群内个体呈团块分布,既不随机,也不均匀,在自然界中最为多见。例更兰吸尼难如,西北地区的天然胡杨林、柽柳林和梭梭林地,呈块状或条带状分布。

均匀型分布:种群内个体在空间上呈等距离分布,也叫规则分布。主要出现在人工培植系统中,例如,农田中作物、人工林地中的乔木种群个体呈均匀分布。

2.种群的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某一种群中,具有不同年龄级的个体生物数目与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通常用年龄金字塔来表示种群年龄结构,金字塔底部代表最年轻的年龄组,顶部代表最老的年龄组,宽度则代表该年龄组个体数量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大,则宽度越宽;比例小则反之。比较各年龄组的宽度,就可知道哪一个年龄组的生物量占优势,以此来判定种群的稳定状态。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将种群年龄结构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见图1-4。

图1-4年龄结构的三种基展敌灯居本类型

增长型种群:年龄结半举七映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形,基阔英水真输简列然站室助而顶窄,表示种群中查士相育说粒易有大量的幼体和极少量的老年个体,表明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一种典型的增长型种群(图1-4A)。

稳定性种群:年龄结构呈钟形,基部和中部几乎相等,表明出生率与死亡率相近,种群稳定(图1-4B)。

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呈壶型,基部窄而顶宽,表示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年个体比例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向硫讨其济高评究粮数量趋于下降(图1-4C)。

品何毛清苏利盾搞种群的年龄结构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干旱荒漠地区,在连续干旱年份,植被种群中几乎没有幼年株,年龄结构呈陀螺型;但是在丰水年份,受洪水漫过的地方或经历过暴雨的地方,荒漠植被种群内幼年株萌发密度高,生长快,年龄结构转变为金字塔形,由衰退型种群转化为增长型种群。随丰水年份与枯水年份的周期性变化,荒漠植被种群不断地转换年龄结构。植被群落中幼年株极易受到牲畜的啃食,往往造成植被种群年龄结构失衡。因此,禁牧、圈养以及保持一定范围内的洪水泛溢,有利于维护荒漠植被种群的稳定。

标签:种群,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