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优问>常见问答>如何评价《清议报》《新民丛报》的历史价值

如何评价《清议报》《新民丛报》的历史价值

2022-11-28 01:02:58 编辑:join 浏览量:614

如何评价《清议报》《新民丛报》的历史价值

如何评价《清议报》《新民丛报》的历史价值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亡海外,但仍坚持办报宣传保皇,1899年7月他们还在加拿大组建了保救大清国光绪皇帝会,简称保皇会,康、梁办的许多报刊都成了它的机关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日本办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清议报》1898年12月在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编辑有麦孟华、欧榘甲等。这是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后来成为保皇会的第一个机关报,它是以时事评论为主的旬刊,该报《改定章程》规定:“本报宗旨专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主义。”所谓主持清议就是抨击“逆后贼臣” 慈禧、荣禄把持朝政,拥护“明君圣主”光绪复位;所谓“开发民智”,就是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文化科学知识,以此来“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励国耻”。在此期间,梁启超频繁地与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接触,在思想上受其影响,因而在《清议报》上梁启超、欧榘甲发表了一些主张民权、自由和论述破坏、革命的文章,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然而思想保守的麦孟华却向康有为告密,康有为大怒,下令在保皇会的报刊上今后不准再出现“革命”、“自由”、“民权”、“独立” 等字样,并将梁启超、欧榘甲分别调任檀香山、旧金山去进行保皇活动。1901年12月ZI日,当《清议报》刚出满100期后,报馆发生一场大火,损失惨重,被迫停刊。但是梁启超没有灰心,在旅日华侨的大力支持下,1902年2月8日又在横滨创办了《新民丛报》,这是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主编仍是梁启超,编辑有蒋智由、马君武。麦孟华等。梁启超宣称要把《新民丛报》办成“中国报界前所未有足与东西各报相颉颃” 的报刊。的确,该报一创刊就以崭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封面是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要读者关心国家,希望改变人们“知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的观念。有的封面在地图上方还绘有雄狮,象征中国将像猛狮一样崛起于世界。内容分设25个栏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包括在内,内容之丰富,编辑之严谨,印刷之精美,确实是中国报界前所未有的。《新民丛报》的宗旨是“开民智”、“造新民”。它的命名取义于《大学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20110328_文库下载http://www.wenkuxiazai.com/doc/3945ab140b4e767f5acfce0e.html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说《新民丛报》要从理论上启发国民进行教育,使国民日新又新,以期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梁启超曾用“中国之新民” 的笔名在该报上发表长篇论文《新民说》,中心思想是中国积弱被欺的根本原因不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败,而是由于国民素质低下,既无“公德”又无“私德”,缺乏国家思想、义务思想和权利思想,缺乏进取、冒险、自由、自治、自尊、合群、尚武精神,只有通过教育手段来提高国民素质,造就新一代的“新民”,中国才有希望,国家才能富强。为此,《新民丛报》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宗教等各个方面的学说,其中还有马克思主义学说,其内容之广泛、篇幅之多,超过以往任何中文报刊,也超过了同时期的革命派报刊。《新民丛报》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但在1903年前后却明显不同。1903年前梁启超等人与革命派接触,受其影响,《新民丛报》发表了许多高谈革命的文章,受到读者欢迎,销量高达14000份,国内外代销处97个,真可谓盛极一时。但是梁启超等人大谈革命的文章也引起了保皇派的不满,甚至连赞扬过梁启超文章“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的黄遵宪也劝他匆作“危险激烈之言”。1903年底梁启超从美国考察回来以后,却公开宣布不必行、不可行、不能行社会革命,决心与共和长别。从此,《新民丛报》就变得“柔声缓语,形同妇妾,梦绕大清,心恋小丑”,在读者中的威信江河日下,在与革命派的《民报》论战中一败涂地,结果不得不在1907年8月悄然停刊。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第一,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1902年10月,梁启超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说:“某以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日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日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 他认为政府没有权力就办不成事,但有权力过大而又不受监督就会滥用职权。报馆是与政府立于平等地位的“国民公意代表者”,政府应该接受它的监督。报馆应像父兄对待于弟那样去监督政府,以使政府不至于走向腐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章程》中说:“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而报馆能救一时,明一义,能教育人,培养人,因此就需要报纸“若孝子之事父母,若良师之诱蒙童”那样去指导他们,这样他们就能变成“新民”。第二,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 1910年12月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长篇论文《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文中提到办报的四条原则:(一)“宗旨定而高”。梁启超认为办任何事都有宗旨,“惟报亦然”,“宗旨一定,如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报馆宗旨应不为谋私利,不为媚权贵,也不为悦市人,应该“以热诚慧眼,注定一最高宗旨而守之”,这就是“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二)“思想新而正”。这里的新是指“取万国之新思想以贡于其同胞”,是指“能以语言文字开将来之世界也”。所谓正是指报刊在进行宣传时“当校本国之历史,察国民之原质,审今后之时势,而知以何种思想为最有利而无病,而后以全力鼓吹之”。(三)“材料富而当”。梁启超认为报刊应该荟萃“全世界之知识”,但报刊对要刊登的材料“选择极严”,“使阅者省无谓之目力,阅一字则得一字之益,而又不使有所挂漏,有所缺陷”。(四)“报事确而速”。梁启超说报纸应让人“知今为最要”。“故各国之报馆,不徒重主笔也,而更重时事,或访问,或通信,或电报,费重资以求一新事不惜焉。”一定力求准确无误,错了要公开纠正。第三,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梁启超认为舆论是天地间最大的社会制裁力,报馆就是最能反映舆论的机关,而当时的报馆尚不具备造成健全舆论所必需的条件,因而当时的社会舆论也是不健全的,甚至是 “俗论”、“妄论”,而“健全舆论云者”,梁启超在《国风报叙例》中说是“多数人之意思”结合,而有统一性继续性者也。非多数人意思之结合,不足以名舆论;非统一继续,不足以名健全”报馆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就必须具有五要素:一曰常识,就是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二曰真诚 ,就是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三曰直到,就是为国家为民众要有不畏强暴勇往直前的精神;四曰公心,就是不能以个人或党派的私心来判断是非;五曰节制,就是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拔之以感情”,更不能“迎合佻浅之性,故作偏至之论”。显然这是反对革命舆论,反对革命派把人们引向暴力革命的道路。第四,提出了宣传的方法。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梁启超总结出两种宣传方法,即浸润法和煽动法。所谓浸润法就是“旦旦而恬之,月月而浸之”,使读者“人而与之俱化矣”。所谓煽动法就是“故作惊人之语,造极端之词”以使读者猛醒的方法。梁启超认为“若欲导民以变法也,则不可不骇之以革命。当革命起,则并民权亦不暇骇,而变法无论矣”。由此他得出一条规律:“大抵所骇者过两级,然后所得者乃适得其直。” 简而言之就是“变骇为习”,“指甲趋乙”。梁启超这时的新闻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新闻实践的概括和总结,虽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从“托古改制”、“宣德达情”到“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上来看,他的新闻思想已经进到了资本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为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新闻理论建设上说,他不仅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更多更新的东西,甚至超出了同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标签:丛报,清议,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