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优问>常见问答>水浒传里一直提到一个“老种经略相公”,这家伙到底是谁啊?

水浒传里一直提到一个“老种经略相公”,这家伙到底是谁啊?

2022-12-10 06:14:53 编辑:join 浏览量:676

水浒传里一直提到一个“老种经略相公”,这家伙到底是谁啊?

水浒传里一直提到一个“老种经略相公”,这家伙到底是谁啊?

《水浒全传》书首第二回和第三回,作者就写了两个令读者只闻其名、不识其面的人物——延安府的“老种经略相公”和渭州府的“小种经略相公”。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写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遭受新任殿帅府太尉高俅的无端迫害,为避免更大的灾祸,王进只好携护老母弃家逃难,千里跋涉,前往延安府,投奔在那里“镇守边庭”的“老种经略相公”。这是书中第一次提到这位驰名千里的人物。接着在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又写史进在父亲死后,前去投奔先到延安府的师父王进,走到渭州,碰到在“小种经略相公”手下担任提辖的鲁达,鲁达因为为流落卖艺的金老二、金翠莲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屠户“镇关西”,弃职逃走。渭州知州到经略府捉拿凶身,经略大人回府尹道:“鲁达这人,原是我父亲老经略处军官,为因俺这里无人帮护,拨他来做个提辖。既然犯了人命罪过,你可拿他依法度取问,如若招问明白,拟罪已定,也须教我父亲知道,方可断决,怕日后父亲处边上要这个人时,却不好看。”据鲁达自报:“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廉访使……”看来,鲁达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供职,自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水浒全传》的描写,浮浪子弟高俅的发迹和迫害王进,是发生在北宋哲宗后期和徽宗年间的事情。据《宋史》和有关方志记载,上面所描写的“老种经略相公”,乃是在这一时期担任“鄜延路经略副使”的宋代名将种谔。他是当时驰名山陕的边陲名将种世衡之子。种世衡(995~1045),字子正,洛阳人。《宋史》卷三百三十五有传。据载,种世衡“少有气节,昆弟有欲析其赀者,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表现出不同凡俗的志趣。宋仁宗(公元1023~1065在位)康定元年(1046)为鄜州签书判官,当时正值对西夏用兵之初,叛立大夏国不久的李元昊经常侵扰延、绥二州一带,延州正当夏人出入之冲,“地阔砦疏,士兵寡弱”,种世衡乃向当时担任“陕西都转运招抚使”,兼“延州知州”的北宋名臣范仲淹提出建议:“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今陕西省清涧县),请因旧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因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固银、夏之旧。”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且命令他主持这一工程。种世衡一面抵御夏人的骚扰、争夺,一面坚持施工修城。但当地处险无泉,众议此处难以坚守。“凿地百五十尺,遇石横亘,工徒曰:‘是不可井矣!’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城成,赐名清涧,以世衡知城事。”据清·道光八年修《清涧县志》卷二“古迹”记载,清涧城内大十字街口有“种公古井”,并立有牌坊;在县东南五十步,有“种公将台”,下为演武场;城北有“草场山”,为当年种公积草处……至上个世纪50年代,遗迹犹存。种世衡在陕北多年,诚信多谋,深得羌人信服。他开营田,募商贾,积谷通货,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饷,士卒有病者,总要派自己的儿子探视其食饮汤剂,以此,士卒皆愿以死效力。后受范仲淹檄命,与蒋偕共筑细腰城,世衡以带病之身,率士卒昼夜筑城,城成而卒。种公死讯传出,“羌酋朝夕临者数日,清涧及环(州)人皆画像祠之。”至今,清涧人、延安人说起“种公”(世衡)来,还是津津乐道,赞誉有加。可以说,种公一直活在陕北人心中。种公(世衡)生有四子:种诂、种谔、种诊、种谊。后来在《水浒全传》里被人称为“老种经略相公”,就是种世衡的次子种谔

标签:老种,水浒传,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