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优问>常见问答>求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繁体的写法。

求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繁体的写法。

2023-01-29 17:13:42 编辑:join 浏览量:582

求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繁体的写法。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意为: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这句话原本是战士之间的约定,现代成语多运用执手偕老,形容爱情的永恒。繁体写法见下图:

求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繁体的写法。

原诗:

《击鼓》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释义: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求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繁体的写法。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认为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

赏析:

《击鼓》是一首整齐的四言诗,全诗按照时间顺序分成五部分。首章四句写出征之前,交待出征的原因和背景。“击鼓其镗”,镗,象声词,击鼓时发出的声音。

诗人开头先用一阵阵镗镗的击鼓声开篇,先声夺人,给人一种突兀感,造成紧张急迫的气氛。然后再交待“击鼓”的原因是“踊跃用兵”,因为国家要有战事,所以才镗镗击鼓。这种诗歌表现技巧被后来的古典文论家们总结为“逆起得势”,并对唐宋的诗歌发展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接下去的两句“土国城漕,我独南行(释义:(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则是把自已的遭遇与众人作一对比,更加突出自己的不幸。镗镗的战鼓声中,士兵们各个奔赴战场。有的为国家兴土功,有的在漕地筑城,只有我独奔向南方。

“土国”是指在国都内建筑房屋或城防工事;“城漕”是说在国内筑城。在国内服土役,筑城池是异常辛劳的。但在《击鼓》中的主人公看来,这种差役虽然辛劳,至少可以处在境内,可以与亲人相聚。比起南下陈、宋,身居异乡,骨肉分离的我要好一些。这种辛酸的对比和选择,更显出主人公遭遇的悲惨。

次章“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释义: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承“我独南行”之说。孙子仲,这次南征的邶国将领,生平无考。“平陈与宋”,即讨伐、平定南方的陈国与宋国。

如果说上一层中所说的“土国城漕,我独南行(释义:(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是主人公不幸的话,那么在这一章中不幸又加深一层:即不但要远离故土,独下南征,而且还要“不我以归”。其实征人的命运是早就注定的。

第四章最有名,“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释义: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千百年来,已经成为青年男女心中表达的爱情誓言的爱情诗,诗中的辛酸故事早已被人遗忘。

这一章是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当年离家时诗人与妻子执手相看泪眼,曾立下誓言,要“死生契阔,白头偕老。”临别盟誓,既反映了两人感情的真挚,爱意的坚贞,可是那些白头到老的誓言有几个能够实现呢?

诗的末章,又从往事的回忆回到严酷的现实。“于嗟阔兮”的“阔”,就是上章“契阔”的“阔”。“不我活兮”的“活”,应该是上章“契阔”的“契”。所以“活”是“佸”的假借,“佸,会也。”“于嗟洵兮”的“洵”,应该是“远”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阔”的“阔”。

“不我信兮”的“信”,应该是“信誓旦旦”的“信誓”,承上章“成说”而言的。两章互相紧扣,一丝不漏。现实中的诗人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感慨:如今的我与你相隔太远,生死难卜,再也没有办法履行诺言。

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似乎看到一个泪流满面的征夫在异乡的土地上,对着苍天大声呼喊,对着远方的亲人诉说着内心的思恋和苦痛!

这就是誓言的结局,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释义: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战事给普通百姓人家带来的生离死别之痛,古今一也。

现代文学史家陈子展先生在《诗经直解》中说此诗:“诗人若具速写之技,概括而复突出个人入伍、出征、思归、逃散之整个过程。简劲不懈,真实有力,至今读之,犹有实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句子)

标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