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优问>百科知识>岭南王国是怎么回事

岭南王国是怎么回事

2022-10-07 22:04:51 编辑:leo 浏览量:568

岭南王国是怎么回事

岭南王国是怎么回事

公元前137年深秋,大队兵马把整个番禺古城(即现在的广州)郊外的山岭包围得密不透风,4支一样的送葬队伍,抬着4个一样的灵柩,从番禺的4个城门同时出城,而送葬队伍最终去向何方无人知晓,这个被秘密安葬的人正是赵佗,他活了101岁。南越王国,北靠五岭,南接大海,它同中原的西汉王朝、北方的匈奴并立近百年,成为当时政治格局中3个最强有力的政权之一,赵佗创造了一段神话般的历史,也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猜想。 2000多年过去了,人们一直在寻找的赵佗陵墓,就像在人间蒸发一般不见踪影,而他身后那个在岭南屹立了近百年的王国也一起消失了 岭南王国:第一集大墓悬疑(探索·发现2006-241)(解说词及专家访谈)广州,今天中国南方的第一大城市,而2000多年前,它的名字叫番禺。1983年6月8日,在广州市繁华市中心的一处建设工地上,挖掘机把一座叫象岗的小山包刨掉了一半,施工中,一位民工突然发现了排列整齐的大石块……广州市考古所的黄淼章回忆说,施工现场突然发现了平整的石头,民工继续挖,发现有一片大石块,有些人认为是以前有钱人藏宝的地方,有的人认为也许是日本人修的地洞。就在好奇的民工要继续挖掘时,工地负责人及时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广州市文物部门。黄淼章当时还是市考古所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得到消息的他和另外两个队员马上来到了象岗工地,他从刚刚刨出的石板缝隙向裏看去,借助手电筒的亮光,黄淼章看到裏边是石头砌起的墻壁,地下散乱地堆放著陶器和一些铜铁器具,他判断这是一座古墓。广东考古界颇有声望的专家麦英豪闻讯後也急忙赶到了象岗工地。有著丰富考古经验的麦英豪,根据现场的情况判断,大墓采用了大量的石头,而且是深埋在象岗山17米深的山腹中,说明修筑大墓耗费了众多民力,墓主人的地位一定十分显赫。为了查个水落石出,同时保证文物的安全,麦英豪决定等天黑下来,群众撤走以後,让黄淼章从古墓的石缝裏钻进去看个究竟。黄淼章发现,几个小的墓室由走廊连接著,数量众多的随葬品大都已经腐蚀,在墓室裏零乱地堆放著,一个大号铜鼎和几件陶器格外显眼。显然,这个墓葬的年代十分遥远,黄淼章从大墓的特点和随葬品判断,这可能是2000多年前的一座汉墓。黄淼章介绍说,当时判断汉墓是从出土的文物来看的,判定时代用的陶器,明代主要是瓷器,而这种陶器早期发现过的,叫南越陶器,另外那些铜器也不同於其他时代。考古专家通过对象岗墓室裏的器物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这是南越国时代的一个大墓。让人惊喜的是,这个人们寻找已久的大墓竟然藏匿在广州繁华的闹市裏。在岭南,南越国时期最有可能建造大墓的就是国王。从一幅2000多年前南越国时代的广州地势复原图上,人们可以看到,越秀山是广州最高的山,象岗最早正是越秀山的一个小山岗。史书记载,番禺城北面有个叫马鞍岗的地方,秦朝时常常有怪异的紫云黄气出现,占卜者认为这是天子气,秦始皇听说後,派人凿破了山岗,赵佗死後就埋葬在这里。史书所说的马鞍岗,正是越秀山与象岗相连处形成的马鞍形山岗。明朝初年,官府修了一条从城北出去的路,也就是今天解放北路的前身,凿开了越秀山,马鞍岗大部分已经被凿平成路,象岗从此便和越秀山分离开来。到了清代,象岗又修筑了炮台,成为了拱卫广州的一个据点,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象岗还被列为军事禁区,被保护起来。有的人开始猜测,象岗大墓会不会就是赵佗墓呢?曾经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岭南考古“天字号”大墓,真的如此轻易的被发现了?广州象岗发现了南越国大墓,立即引起了广东省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为防止大墓裏的文物遗失,第二天一大早,武警战士就把大墓现场警戒起来。鋻於广州发现南越国墓葬的考古价值和保存情况,一封请求发掘的报告,由国家文物局上报到国务院,短短十多天后,有关部门就批示“同意发掘”。从当时拍摄下的大墓发掘资料可以看出,这个深藏在山腹中的墓室,在进入墓室的前面是一道很长的墓道,墓道和墓室之间被一个石门封堵著。在墓道的尽头,有一处还能辨认出的殉人痕迹。这种在墓室外就有殉人的汉墓,考古人员在岭南还是第一次发现。根据墓室的结构,考古人员决定用揭顶盖的方法进入墓室。大墓的前室被揭开了顶盖,考古人员发现,在方形石头砌成的墓室墻壁,绘满了云纹图案,後来知道,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绘石室墓,墓室都是用凿好的石块层层叠砌起来。大墓前室裏,陪葬的器物并不多,一道紧闭的石门挡在了前面。让考古人员吃惊的是,前室又发现了一具殉人,殉人的棺具和骨架早已腐烂。就在考古人员小心清理时,一枚印章忽然进入人们的视线,印章上是“景巷令印”4个字。墓主人的身份明朗起来,他有生杀别人生命的大权,还有管理皇室後宫的官员,这个人应当是南越国的一个国王。但,他会是哪一位国王呢?在岭南,南越国共传五世93年,历史记载只有开国君主赵佗和第二代王赵胡建有大墓,第四代王赵兴在内乱中被杀,第五代王赵建德在长安被问斩,都没有建造大墓,南越国第三代王赵婴齐的大墓被三国时的吴主孙权意外盗掘。然而,传说中带走无数奇异珍宝的赵佗墓波澜不惊,成为一个千古之谜。有的人开始猜测,眼前这位藏匿在象岗深处的大墓主人,或许就会是赵佗。进入大墓东边的耳室,考古人员发现,这里堆满了铜器,有的绘著精美的纹饰,有的通体鎏金,更让考古人员惊喜的是,在耳室的墻脚下,还有两套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的青铜编钟。在青铜编钟旁边也是由小到大渐次排列著的石编磬,一共是18件,石编磬还呈直线排列,上面留有穿线的凿孔。显然,这是一支庞大的乐队。按照古代丧葬习俗,只有帝王和诸侯王才可能有这样规格和数量的宫廷乐器,在南越国时期的岭南,能够享有这样礼遇的人会是谁呢?就在考古人员拂去青铜句鑃上的尘土时,一行“文帝九年乐府工造”的阴刻篆文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资讯,根据史料记载,在岭南历史上,只有南越国第二代王赵胡称作文帝,文帝九年应当是西元前129年,这时中原正是汉武帝元光六年。越来越多的资讯说明大墓的主人很有可能就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胡。但到底是不是,还得进入主墓室,查看有没有更加确凿的证据。可是大墓的前室和主墓室之间,又有一道紧闭著的石门。黄淼章介绍说:在这里,墓主人为了防盗设了两道石门,搞了一个顶门器,大门一关把门顶死了,5个石条,3个固定,两个翘起来,是非常巧妙的防盗措施。进入主墓室後考古人员发现,墓室中央的棺橔早已腐烂如泥,一个已经腐烂散架的漆木大屏风还很显眼,通过残留的漆片,还可以观察到屏风描绘有绿、黄、红三色的流云图案。经历了2000多年的岁月,棺木和裏边的人早已腐烂,成了一堆混杂著陪饰物的泥状物。这时,一块四角钻有小孔的薄玉片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经验丰富的考古人员通过众多散落的小玉片,推测大墓主人身著玉衣。这套早已散落的玉衣该如何提取呢?正在考古人员犯难的时候,从北京赶来指导象岗古墓发掘的著名考古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夏鼐提出整取,不要一片一片来取。就在考古人员急切地想知道墓主人的身份时,在散乱的玉衣片中,一枚赫然刻有“帝印”两个字的玉印出现了,这是帝王之印,同时,还发现有帝印封泥。紧接著,考古人员发现一枚刻著“赵眜”二字的玉印,这显然是这位身著玉衣、在地下沉睡2000多年的帝王的名字。短暂的惊喜之後,考古人员的心情突然变得复杂起来,赵眜名章的出现,使墓主人的身份非但没有真相大白,反而更加扑朔迷离了……若按“帝印”来看,墓主人应是一位称帝的南越王。《史记》和《汉书》记载,南越国历史上只有第一代王赵佗和第二代王赵胡称帝,这似乎说明,墓主人不是赵佗便是赵胡,但查遍史书,也没有赵昧这样一个名字,这个赵眜会是谁呢?在散乱的玉衣间,帝王的身躯早已变作了泥土。就在这个已经化作泥土的帝王旁,又发现了一枚金制的印,印钮做成了呈“S”形的龙状,考古人员轻轻拭去印章上面的浮土,出现了“文帝行玺”4个篆体字。 这个金印,印面沟槽和印台的四壁都有碰撞的疤痕,显然,这是一只使用过的印章,而不是冥器。因此,考古人员推断这枚印章显然是墓主人的。可是,根据史马迁《史记》的记载,南越国文帝是赵胡,不叫赵眜,这是怎麼回事呢?司马迁,汉武帝在位时期的史官,他掌管著先秦史籍、汉朝宫廷档案,司马迁在西元前104年到西元前91年间撰写了《史记》,是南越文帝死後十几年的事。另外,赵胡在位期间与西汉王朝的交往很多,并致少有3次上书汉庭,治学严谨的史马迁作为汉庭裏的史官,不应该把南越文帝的名字搞错。那麼,有没有可能赵胡和赵昧是两个人?而赵昧是赵胡的父亲呢?考古人员收集了象岗古墓玉衣下墓主遗骸的残片,送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医院等单位进行医学测定,得到了墓主人的年龄。考古专家麦英豪介绍说:根据牙齿的磨损、结构、天灵盖的缝没有完全磨合,年龄大概是30到45岁。这个年龄同史料记载的南越文帝赵胡的年龄相符。假设赵昧是赵佗的儿子、赵胡的父亲,结合医学鉴定墓主的年龄,生於南越文帝末年的赵昧以40岁计算倒推过来,赵昧出生时,赵佗已经是86岁,显然赵昧不可能是赵佗的儿子,只能是他的孙子,也就是《史记》裏记载的赵胡。专家们推断,赵昧同赵胡应该是同一个人,赵昧很有可能是赵胡的越族名字。通过考古发掘、史料查证和现代医学实验,象岗南越国墓的主人终於大白天下了,他就是赵佗的孙子、南越国的第二代国君、南越文帝赵胡。象岗,一个在人们的视线中早已习以为常的小土山,它的杂土乱石下,居然藏匿著一个2000多年前的帝王身躯。今天,象岗山这里已经是一个博物馆了,从博物馆顶部的人行道,可以径直行走到深藏在山腹中2000多年的大墓中……从墓葬剖面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墓道、存放乐器及各种陪葬物的耳室、墓主人的主室、陪葬夫人的侧室,和如同库房的後藏室。这座墓葬的设计是按照主人生前前堂後寝的布局设计的,全部用石头作建筑材料,在岭南,这是唯一发现的一座南越国时代的石头大墓。在广州市西郊的莲花山,有一处古老的采石场,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象岗南越国墓的发掘,无意间使得人们知道,莲花山巨大的石块曾经用来修建赵胡的大墓。尘封象岗山未曾被盗掘的南越王墓,为人们打开了一条回到古老岭南王国的时光隧道:考古专家复原的丝镂玉衣,是岭南考古发掘中唯一出土的一件。铭文错金虎节,国王调兵的凭证,上写“王命车徒”4字。承盤高足杯,南越王盛露水的器具,那时认为用露水服食玉屑就能够长生不老。一只战国时期的楚鼎,由楚地辗转流入到南越国。南越王墓发掘出土的饮食器、酒水器、乐器、工具和兵器就有2000多件,南越王在地下似乎仍然在号令天下。鼎裏还有禾花雀的残骸,显然这位南越王喜食禾花雀。禾花雀是候鸟,每年从北方飞到闽粤沿海过冬。南越王生前食用的五色药石。盒形陶响器,裏面放有砂砾,摇动时发出悦耳的响声,它最早出现在秦国。铎是单个的,据说是大军行进时,用来击节奏的器物。大墓裏陶器的数量最多。铃形铜挂钩,铜钩悬挂食物,上面盛水可防虫蚁。铜鼓是越人最独特的乐器。在陵墓的侧室,殉葬著7个女人,都是墓主人的夫人和侍从,通过考古鉴定,她们的年龄最大40岁左右,其馀6人年龄都在20、30岁上下。出土的一些铜镜,曾经照亮过她们年轻鲜活的容颜!由象岗南越王文帝墓推想南越王国开国帝王赵佗的墓葬,必定深藏著南越国众多的财宝和秘密,可是,赵佗墓究竟在哪呢?新中国成立後,赵佗的陵墓被广东考古界作为重点考古发掘对象。考古工作者根据南越王国依照的是汉朝的礼仪和制度,判断赵佗墓和汉朝皇帝墓葬一样,应该在远离都城百里外的山峦深处,可是,经过10多年的发掘,在广州市郊外30多个地点,发掘出南越国时期的墓葬200多座,但赵佗的墓葬却始终不见踪影,象岗山赵胡墓的发掘,有没有可能帮助人们找到赵佗的墓呢?按照汉代帝陵的礼制,南越国赵佗的墓葬和赵胡的墓葬应该距离很近,离埋葬赵胡的象岗山最近的是越秀山,西汉时坐落在番禺城郊外的西北处。越秀山在2000年前的赵佗眼裏,想来仍然是怡人的,越秀山曾经是赵佗的一处重要活动场所,赵佗曾和汉朝派来的使者陆贾一起在山上漫步游览。考古人员推测,越秀山极有可能藏有赵佗的陵墓。考古专家英豪认为,赵佗墓很可能离赵昧墓不远,赵昧墓的象岗山其实属於越秀山最西边的一个小山岗,整个越秀山的最高处是中山纪念碑,爷爷在这里,孙子在这里,符合秦汉时代埋葬的风俗习惯。关中白鹿原上霸河边的汉文帝陵,也是凿山为藏,由此专家参照西汉帝陵,对岭南这个开国帝王陵墓的具体方位作了大胆推测:赵佗墓就该在越秀山的中山纪念碑下。赵佗,这位真正领略过秦皇汉祖的一代帝王,是不是在那裏聆听珠江千年的涛响、眺望阡陌纵横的田园呢?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10/08/873620_44911032.shtml

标签:岭南,怎么回事,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