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优问>百科知识>清朝有后备的知县?

清朝有后备的知县?

2022-10-27 00:30:51 编辑:leo 浏览量:574

清朝有后备的知县?

是有的,清朝时期为了防止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对官职进行定额。只有当官员去职或死亡时,这个职位才会空缺出来,称之为“出缺”。一个职位“出缺”,就补上一名候选官员。

清朝时期,一个普通人要当上知县,通常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走科举考试之路,这是“正途”。第二种是走花钱捐纳、保举之路,被称之为“异途”。而这仅仅都只是获得当官的资格,而要将这种资格兑现,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排队候选,等待“出缺”。

清朝有后备的知县?

扩展资料

相关事例:

1、郑板桥44岁考中进士,中二甲第八十八名,比曾国藩的成绩还好(三甲第四十二名)。然而郑板桥在京城等了一年,还没等到朝廷分配,不得不怅然回到家乡。5年后,郑板桥再次入京,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遇。在慎郡王允禧的举荐下,才于第二年外放到范县做县令。

2、在咸丰年间,有一个叫杜凤治的考生,是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他在屡试不第后,参加了6年一次的大挑,被挑了二等,只能出任教职。

杜凤治心有不甘,一心想当知县。他索性花钱买了一个候补知县,然后留在京城静候佳音。这一等就是10多年,到同治年间,终于传出好消息,被分配到广东广宁县做知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县

标签:后备,知县,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