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优问>百科知识>拜伦的著作?(全)

拜伦的著作?(全)

2022-11-21 02:42:22 编辑:leo 浏览量:677

拜伦的著作?(全)

拜伦的著作?(全)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  1805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次年收集早期诗作,编为《即兴诗集》。  1807年出版了第2部诗集《闲暇的时刻》,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攻击,他以长诗《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作为反击。这首长诗讽刺了文坛的权威,批评了湖畔派诗人,同时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内容和诗人的社会责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初次显露了他卓越的才华和讽刺的锋芒。  20岁(1809年7月)开始,拜伦出国游历,先后去许多国家(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等国)。1811年回国。这次旅行大开他的眼界,使他看到西班牙人民抗击拿破仑侵略军的壮烈景象和希腊人民在土耳其奴役下的痛苦生活。在旅途中写下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一、二章(第三、四章分别完成于1816年和1818年),震动了欧洲的诗坛。这是拜伦在欧洲游历期间最重要的成果。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一章1809年在阿尔巴尼亚开始写作,第二章于次年3月在伊斯密尔完成。长诗在1812年3月出版后,轰动文坛,风靡全国,成为他的成名作,使他获得“多愁善感的神秘人物”的名声,他“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名人”。诗中将异国见闻和风情同多愁善感的抒情结合在一起,主人公哈罗尔德厌倦上流社会生活而弃国飘泊,同情各民族争取自由的行动,抨击暴君和外来统治者,号召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的奴役,表达了浪漫主义理想与现实世界的冲突。长诗内容丰富,以强烈的浪漫主义抒情见长。作者通过哈罗尔德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记述了自己游历和旅居欧洲诸国后的见闻和观感。在前两章中,拜伦描绘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的社会风貌,谴责专制统治,支持各国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  接着拜伦发表了《异教徒》(1813)、《阿比道斯的新娘》(1813)、《海盗》(1814)、《莱拉》(1814)等6部长篇叙事诗,总称为“东方叙事诗”,作品以东欧、西亚一带为背景,充满异国浪漫情调。诗歌中还塑造了一系列高标独举、孤行傲世、富有叛逆精神的主人公形象。他们是海盗、异教徒、造反者、无家可归者等,都具有出众的才华、坚强的意志、反叛的热情,敢于蔑视传统秩序和专制暴政,但是他们的反抗总是和孤独、忧郁结合在一起,乃至傲世独立,离群索居,并以悲剧而告终。最典型的形象是《海盗》中的康拉德。这一类形象被称作“拜伦式英雄”(孤军奋战、个人反抗社会)。1813年开始,由于陆续刊行的《东方叙事诗》(1813-1816),抨击英国当属而被迫出国。在意大利参加烧炭党人活动时,撰写长诗《青铜时代》,揭露神圣同盟的反动面目。  1815年结婚后因妻子传播他另有新欢,愤然离婚,携女出国,声明永不返英。1816和1818年先后发表《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第三、四章。后两章歌颂欧洲山河的壮丽,缅怀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赞美欧洲的艺术。这部抒情叙事长诗和未完成的巨著《唐璜》是拜伦最著名的代表作。  1919年拜伦发表长诗《唐璜》的一、二章。长篇诗体小说《唐璜》共写出16章,是一部气势宏伟,意境开阔,见解高超,艺术卓越的叙事长诗,虽未最后完成,却已为世界文学杰作之一。唐璜16岁时因和一贵妇相爱而被母亲打发远游,在海上又因与救他脱险的海盗之女相爱而被海盗当作奴隶拍卖,在土耳其禁宫干出风流韵事后逃到俄国并得到女皇的宠幸,遂奉女皇之命出使英国。长诗通过唐璜的飘泊广泛地反映了当时欧洲及西亚的社会面貌,表达了反封建的思想和对民族独立斗争的同情。  他的重要作品还有7部诗剧,如《曼弗雷德》(1817)、《该隐》(1821)、《维纳》(1823)、《福斯卡里父子》(1821)以及许多抒情诗和讽刺诗,如《审判的幻景》(1822)。 《曼弗雷德》(1817),其实反映了诗人心中的苦闷。诗歌中住在阿尔卑斯山深处一位神秘的人物,因为犯了道德上的大罪,导致最爱的人的死亡,现在只求速死。主人公对革命后的现实失望,却又不愿意走向人民,表达了法国大革命之后知识分子拒绝和现实妥协,却又孤独、绝望的情绪,究其实质,还是拜伦式的英雄。诗中除了少数人物以外,还有代表大自然各种力量的精灵,以及命运之神等,带有浪漫和神秘的色彩。长诗《锡隆的囚徒》叙述的是16世纪为捍卫瑞士独立而被囚禁在锡隆堡达6年之久的共和主义者和自由思想家博尼瓦尔。和“拜伦式英雄”不同,博尼瓦尔反对专制暴政,和人民共命运,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诗歌赞扬了英雄坚贞不屈的精神,抨击了专制暴政的残酷。  1823年初,希腊抗土斗争高涨,拜伦放下正在写作的《唐璜》,毅然前往希腊,参加希腊志士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1824年4月19日死于希腊军中。

标签:拜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