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优问>百科知识>神仙山的神仙山文化

神仙山的神仙山文化

2022-11-28 04:46:59 编辑:leo 浏览量:606

神仙山的神仙山文化

神仙山作为五岳之北岳很早就是中国祭祀的名山。《舜典》:岁十一月朔,巡狩至于北岳。《尚书》中“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月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周礼·职方》中,并州,其山镇曰常山(恒山)。

司马迁著《史记·封禅书》中也提到五岳。汉武帝时正式创立五岳制度。《汉书·郊祀志》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诏,确定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大茂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尔雅》:恒山为北岳祠典,五岳之一也。北岳初称“北岳神”执掌一方,周礼视五岳三公,以公侯待之。初唐时北岳被称为 “北岳府君”,中唐起五岳始加封号:天宝六年(公元784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封“北岳神为安天王”;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加封北岳安天王为“北岳安天元圣帝”并封帝后之号;元代在前几代基础上复又对北岳安天大贞元圣帝加封“北岳为安天大贞元(玄)圣帝”;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北岳又改封为“北岳恒山之神”。

北岳神的形象,《云笈七签》说:“北岳神君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冥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领仙人玉女七千人”。今天,人们所见到的北岳神,河北曲阳北岳庙壁画上的样子:身穿衮服,头顶王冠,胡须飘然,丹凤眼炯炯发光,挺胸正坐帝王作派一付威严,与文献记载相差无几。《古今图书集成·北岳恒山之神外部编》记载:“北岳恒山君领仙人玉女七千人,北岳君服元流之袍,戴太真冥灵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还有,河北省怀安明代建筑昭化寺壁画中的五岳神祗群像,《五岳大帝江河淮济四渎王众》组图中前排位置可以看到“五位岳神均头戴朝天幞头,圆领中袖朝服,腰束玉带,足蹬黑履,均挺胸叠肚,三缕短髯。或作禀事状,或作静听装,或回首状,态度安详自然,一幅幅王公形象”。

目前神仙山主峰峰顶仍然保留有北岳庙,为清代所修建,面阔三间。在阜平县千亩台出土明朝嘉靖年间《重修北岳庙碑记》,现存阜平县子毅中学。居考古人员依据《水经注》记载推测,阜平县千亩台为北岳上庙遗址(相对于曲阳县下庙)所在;同时另外出土碑记中载有“盖谓大茂山前有一古刹玄都观一座,建立北岳神祀,与内有四五座大殿,自尧以来重修不计其数矣”。居老人所讲,北岳庙毁于抗日战争时期,本地有四进院落北岳庙,松柏成阴,碑刻林立。 神仙山是中国最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历史悠久,高道众多,理论宏富,首创宗派,影响深远,是我国的宝贵的人文资源。其中早起为方士活动,后茅山派,天师道和全真教等道家派别均有活动。道教视恒山为神仙所居,是道士 修行的洞天福地,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五洞天,名总玄洞天。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 ·三十六小洞天》曰:“第五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总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 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北岳真行图》说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山即神仙山),是长桑公真人得道之处,天涯、崆峒二山为副。岳神姓晨讳咢,封号“安天元圣帝”。北岳者,主世界江河淮济,兼四足负荷之类,管此事也。

女道士昌荣隐居之地,昌荣自称殷女,食松柏籽,饮山泉水,采挖中草药,为山下百姓治病,往来山上山下二百余年,容颜如童,百姓们非常感激她,热情称她为少容姑娘。茅山派祖师茅盈 “年十八,遂弃家委亲入于恒山,读老子《道德经》及《周易传》,采取山术而饵服之。汉明帝时,恒山道士桓文度等人反对佛教在中国传播,上书朝廷。史书《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李皎为寇谦之弟子,遂服气绝粒数十年,隐于恒山。年九十余,颜如少童。《大唐新语》载,张果老先生者,隐于恒州枝条山,往来汾晋。时人传其长年秘术,耆老咸云:“有儿童时见之,自言数百岁。”则天召之,佯尸于妒女庙前,后有人复于恒山中见。八仙之一张果老在河北还有很多仙迹,其中较为著名的还有过赵州桥的故事。

金元时,有更多全真教道士住神仙山。张三丰在恒山修道十六年,作《恒宗》《悠悠歌北岳作》等时至元三十一年(1294)甲午岁也。陈志益,号重显子,师邱处 机。曾住持葛公山清虚宫,后来恒山,于大定九年(1169)建渊静观以居。大定十二年 卒,年八十一。此外,见于金元碑刻者,又有任恒山各宫观之提点道士多人,如杜志 寥在蒙古宪宗时任真君观(庙)提点,于宪宗二年(1252)至世祖至元二年(1265)间 重建真君观。孙道微、赵道祥、彭正忠在元英宗、泰定帝间任北岳庙住持、提点,代皇帝建醮祭祷北岳。曲阳恒山旧时建有一批宫观。最 早者为北岳观。

一说认为白毛女的原型出自神仙山周边广为流传的白毛仙姑。 神仙山与佛教也有较深的渊源,佛家称神仙山为青峰埵。东晋十大名僧之一的释道安(公元312—385年),于永和十年(公元354年)率500名信众至恒山山建寺院传教说法。后为一代佛坛宗师的慧远及其弟慧持,亦来神仙山学道受戒,形成以道安为核心的恒山佛教僧团。所建金龙寺内建有万余尊铜佛像,其中一弥勒佛,体型硕大无比,堪与乐山大佛比肩,一只耳朵眼内即能容下四个人坐着打牌。遗憾的是,后来由于连年征战,天灾频繁,道安师徒无法在河北立足,遂率信众迁往河南。从此,古北岳恒山上的寺、庵日趋冷落。现存佛教寺院遗迹36处,除金龙寺外,还有石猴寺、上寺、石城院坡寺、观音庵、菊花石堂庵等。有意思的是,这些古代佛教遗址的名字,现在成了古北岳恒山周围村庄的名称。

五台山与神仙山相邻,一直视神仙山为青峰埵,有“左邻恒岳,秀出千峰”之说。《广清凉传》载有无恤台。常山顶是也。昔赵简子,名无恤,曾登此山观代国。下瞰东海蓬莱宫。观神仙之宅。此是普贤菩萨。于中止住。云霞出没。往来五台。登台者。多见灵瑞。绿斯圣迹故。号为东埵也。徐霞客游五台山时,老僧石堂说“其正东稍北,有浮青特锐者,恒山也。”明确指出神仙山就是北岳恒山。 神仙山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古代中国常常面临来自北部草原的威胁,恒山也成为守卫中国的一道屏障。从恒山载入历史以来,就伴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史记·赵世家》:赵简子告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上。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毋恤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又《楚世家》:张仪说楚曰,秦地半天下,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同时神仙山本身地势险要有倒马关,是长城内三关之一。 以后历朝历代中,常有关于战争的描写,刘琨在五胡乱华之后,曾收恒山中山之兵,力图恢复中原在恒山北侧飞狐(涞源)一代活动。其中唐朝郭子仪在恒山之南击溃安禄山最为著名。

神仙山率然蛇还衍伸出了常山蛇阵,常山阵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有明的阵法之一。《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 常山 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惟我圣后,神武盖天,威光佐扫,辰彗北弯,首尾争击,气齐率然。”

神仙山也衍伸出忠义文化,由于神仙山所处位置,在抵御外族中,常常起到华夏精神支柱作用。冠以常山为名的人有常山赵子龙和颜常山颜杲卿,两人皆以忠义称著,受到历代尊崇。同时北宋期间,神仙山成为宋辽边界线,是抗辽最为激烈的地方,有关于杨家将抗辽的历史故事,并在倒马关旁建有六郎庙,纪念杨家将抗击辽国的事迹。同时汉化后的金国在面临蒙古人入侵之时,封最具实力的抗元势力首领武仙为恒山公,以期能够抵御蒙古人入侵。 抗日文化是神仙山军事文化的自然延伸,继宋辽守边后又一次抵御外辱。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依托神仙山得以建立,很多机关曾在神仙山一代隐藏。萧克将军指挥神仙山保卫战,创造了步枪击落日军飞机的奇迹。

神仙山保卫战由成少甫将军直接指挥,其当时是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42团团长。1943年日军发动长 达叁个月的扫荡,军分区命令成少甫率领42团留在神仙山,坚持内线作战。扫荡开始后,42团渐渐被日军合围,42团团政委率一个连掩护后方机关跳到圈外,成少甫和团参谋长马卫华(后授少将衔)坚持山区。当时日军有2000人,成少甫只有6个连 ,他指挥部队占据天险金龙洞,日军进攻叁天,寸土未获。成少甫预测到日军会攻击一个叫九里十八湾的天险,布置了地雷阵。日军进入了地雷阵,遭到42团伏击,九里十八湾的九里路,日军整整爬行了一天。日军第一次围攻神仙山,伤亡200余人,成少甫的42团仅伤亡17人。日军第二次围攻神仙山,采用了闪击方式, 军分区机关、学校、工厂、医院和42团又被围住了。成少甫派出的侦察员侦察到西南方向有两叁里的空隙,当晚,机关、学校、工厂、医院从这个空隙中转移了,成少甫命令四个连留下四个班、排,自己带着团指挥所上了神仙山主峰,坚持到日军撤退。

神仙山的神仙山文化

标签:神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