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优问>百科知识>谁知道关于“老槐树”的传说?

谁知道关于“老槐树”的传说?

2022-12-18 00:11:06 编辑:leo 浏览量:560

谁知道关于“老槐树”的传说?

谁知道关于“老槐树”的传说?

洪洞大槐树 - 典故 元末,由于十几年的战乱,加上自然灾害和瘟疫流行,天灾人祸,人民涂炭。明军将元军赶到漠北后,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出现了许多无人区,真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明朝建立以后,当务之急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这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劳动力和土地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明政府采取了移民垦田的政策,即把“地狭人众”的山西地区的农民迁移到地广人稀的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但故土难离,人们谁不留恋自己的家呢?这时明政府广贴告示,欺骗百姓说:“不愿迁移者,到洪洞大槐树下集合,须在三天内赶到。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赶往古大槐树下,晋北的人来了,晋南、晋东南人也来了。第三天,古大槐树四周集中了十几万人,他们拖家带口,熙熙攘攘,暗中祷告上苍,祈求保佑他们平安无事。突然一大队官兵包围了大槐树下手无寸铁的百姓,数员武将簇拥着一个官员,那官员大声宣布道:“大明皇帝勒命,凡来大槐树之下者,一律迁走。”这道命令好似青天霹雳,人们都惊呆了,但不久就醒悟过来,他们受骗了。人们有哭的,有叫的,有破口大骂的,有呼儿唤女的,有哭爹叫娘的,但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接着官兵强迫人们登记,发凭照,每登记一个,就让被迁的人脱掉鞋,用刀子在每只脚小趾上砍一刀作为记号,以防逃跳,人们的哭声惊天动地。至今,移民后裔的脚小趾甲都是复形,据说就是砍了一刀的缘故。 官兵强迫百姓登记后,为防止逃跑,把他们反绑起来、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云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就是这个道理。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被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路上就经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洪洞大槐树 - 传说 元朝末年,有个姓胡的举子上京赶考。走到林虑山下,突然一阵狂风刮过,窜出一只赤褐色长毛母猩猩,猛向举子扑来,正欲下口,定睛一看,只见那举子白光净面,十分俊美。于是,就把吓昏的举子背到小西天猩猩洞里。 举子醒来后,只见山洞幽深,弯弯曲曲,阴森潮湿,到处扔着野果皮壳,禽兽毛骨。黑猩猩正匍伏在地,睡在身旁,举子几次寻机来到洞口,但洞口被碾盘大的巨石挡得严严实实,挪都挪不动一点。无奈只好被迫屈居下来,日子长了,猩猩生下一子,似猴又象人,满身长毛。母猩猩喂奶捕食,举子教他说话,起名叫胡大海。 胡大海长大了,力大非凡,举子就把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儿子。父子俩决计重返人间,共享天伦之乐。一天,趁母猩猩出洞捕食,胡大海掀开洞口巨石,父子俩跑了出来。母猩猩回来,一看洞口敞开,立刻意识到他们父子俩已经逃走,便顺着山梁向南追赶。追到金牛山下河交沟,滚滚淅河挡住了去路,只见他们父子俩正趟水过河,便“扑通”一声跳下河去追捕。眼看就要追上了,举子顺势将儿子推上岸,返身死死扯住母猩猩,把它引入河水深处,同时淹死。 胡大海上得岸来,望见父母双亡,不觉泪如雨下,他孤苦伶仃,走村串户,乞讨为生。当时这一带叫林州,属河西北路彰德府管辖。胡大海丑得可怕,林州一带的人们,见了他都是躲着走,称他为“老毛虎”。直到现在林县人常用“老毛虎”来吓唬胆小的人。胡大海饭量大,白天,他要饭吃不饱,就到山上采摘野果充饥。夜晚,宿在人家门楼下面。家里人害怕他,就故意往外泼水。冬天,冷冷冰冰,逼得他只好离开。有一天,他到一户财主家门口要饭,有个刁薄的财主婆恶恨恨地嚷:“快滚开,我家有油饼,就是擦了屁股也不给你吃!”说着取起一张油饼,擦了擦小孩的屁股,扔给了狗。这还不算,又吆喝狗咬得胡大海鲜血直流。幸好穷人可怜他,倒给他糠菜稀饭吃,给他件破衣旧鞋穿。胡大海感谢穷人的照顾,恨透了财主,决心打富济贫。 后来,胡大海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在马腊梅娘娘部下供职。他力大无穷,深得马娘娘的爱戴。传说,他在林州城东十五里的营里练兵,两手能托起一个碾盘在头上转三圈,一只手能拔起一棵柿树,全村柿树被他拔光。至今,柿树不敢在营里村扎根。 胡大海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了大明朝的开国元勋。洪武二年林州改为林县。胡大海启奏皇上要到林县雪耻报仇。朱元璋念他开国有功,准奏他杀一箭之地。胡大海责令部将王虎奉命前往。谁知王虎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势利之徒。为讨好主子,趁机向中爬,便带兵来到林县,借口没找着苛刻胡大海的那家财主,—箭射在老雕身上,老雕带着箭飞遍全县,王虎带兵也杀遍全县。造成尸骨遍野,血流成河的惨景。事后,胡大海大怒,斩了王虎,并向皇上请罪。皇上念他功高且能认错,给他免罪。为了弥补胡大海的过错,下旨山西泽州、潞州一带居民迁往林县。 山西居民不愿背井离乡向河南迁移,官府便下令:“凡不愿迁移者,限三天内集合到洪洞县老槐树下。”人们齐往老槐树下跑,很快就集合了很多人。这时,官兵围住,给这些人加上违背皇旨的罪名,强令迁移。其中姓牛的一家弟兄五个,就有四个跑到了老槐树下。临别时,兄弟五个依依不舍,打破了一口铁锅,分为五块,各执一块,作为后代认亲标志,称为“打锅牛”。直到现在,姓牛的人见了面,总要先问一句:“打锅不找锅?”如果都说:“打锅。”就是一家人了。那时。留在山西的大哥,嘱咐小兄弟们说:“咱姓牛,到林县要找有山有水的地方住。”弟兄四个迁到林县,分居在“三山”、“五水”。老二住曲山,背靠二龙山,面临洹水,在南边;老三在录山,背靠清凉山,面临漳河水,在北面;老四住白山,背靠太行山,面临露水河,在西北面;留下小五住在中间武家水,这里山清水秀,便于哥哥们照顾。 所以林县民间有“洪洞大槐树下是咱老家”的传说,其实这与胡大海血洗林县是有直接关系的。

标签:老槐树,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