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优问>百科知识>什么是社会工作服务

什么是社会工作服务

2023-02-02 08:14:04 编辑:leo 浏览量:570

什么是社会工作服务

什么是社会工作服务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同时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有着自己一套专业的助人方法和技巧,理论基础与技巧、实践、价值观共同构成了社会工作发展的三大支柱。理论方面可以分为基础理论和干预理论,具体技巧包括倾听、同理、接纳、角色扮演、家庭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具体明确且可以较快学会的,与之相比较,价值观显得很是难以捉摸把握。横观各类院系,似乎很难找到一个与社工相比可谓十分强调价值观的专业。

社会工作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种贫困问题随之而来,最初由教会开展的济贫事业越来越难以应对,这样,救济穷人的事业转移到政府职能之中,1601年,伊丽莎白颁布“济贫法”,以法案的方式为英国奠定了政府主持社会救济事业的方式,显示了社会福利制度化进程,并成为后来各国实施社会救助的依据。同样是工业化较早的德国,为解决贫困问题,于1788年实行“汉堡制”,在该市设立一个中央办事处,全市分为若干个区,每区设置监察员和救济员,救济的方式包括:助人自助;为失业者找工作;患病者送往医院治疗;禁止对沿街乞食者施舍等。后1852年德国爱尔伯福城改造了汉堡制,提出“爱尔伯福制”,即赈济员要到被救助者家中作调查,明确后方能给予补助,且补助是法定的最低标准,不许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1869年慈善组织会社首先在英国出现,后扩展到美国,形成一个风行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运动。

1917年,里士满出版《社会诊断》一书,标志着专业社会工作的诞生。从20世纪开始,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组织渐渐发展,专业性社会工作逐渐成熟。从社会工作的起源及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经历了从志愿性工作到行业性工作,进而发展到专业性工作这样一个脉络。伴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价值观也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从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价值观到专业价值观。

一,社会工作者推动超越个人私利的服务。社会工作者服务的目的不在于自身利益的满足,在于无私帮助他人。服务是社会工作的本质体现,服务即是“助人自助”。这种服务不同于其它服务行业。一般性服务行业在于通过提供此种服务获得有关自身利益的报酬,而社会工作的服务在于帮助案主解决目前困境,提升将来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或推动环境的改变,通过外部环境的改变达到个人问题的解决。环境的改变往往能帮助更多人解决困境。失业不单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或积极性不够,也许是在于体制限制,为就业者提供更多信息的渠道,改变不合理的就业歧视规则制度反而是从根本上帮助了求业者。服务是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的结合,是个人归因和社会归因的结合,是社会工作者基本的使命。

二,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不仅仅做微观的个案工作与小组工作,也做宏观的社会政策与社会制度。社会工作者致力于追求社会变革,弱势群体和受压迫的人群一直是社会工作主要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同他们一道工作,代表他们的利益追求社会变革,以达到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倡导是社会工作者追求社会公正的一种是手段,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追求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需要同盟军的支持。

三,个人的尊严与价值。社会工作者对每个人都给予关心和尊重,同时意识到个体的差异和文化及种族上的多元性。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源头来自于基督教人道主义精神,把个人看能有能力的完整的个体,是社会工作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接纳、案主自决及非批判态度等原则来源于社会工作如何看待案主,是社工尊重案主的体现。看待个人应当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之中。优势视角理论特别强调案主本身及所处环境的优势资源,人的发展不设限。

四,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需要明白人际关系与人群内部的关系是重要的变革工具。社工帮助案主并不是社工自己拿资源,而是动用人际内的资源,整合环境资源,使得“大家帮助大家”。社工面临急需资金的案主,直接给予其财物不能从根源上帮助其解决困境,并且这种做法并不是社工职能所在,体现不了社工的专业性。社工需意识到资源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为此,社工还需承担资源联络者和倡导者的角色,与各个部门联络好关系,以便掌握更多的资源。

五,社会工作者始终意识到专业的使命、价值观、伦理原则和伦理标准,用与之相符合的方式开展工作。隐私和保密的东西非常重要,这涉及到一开始案主对于工作者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度与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密切相关。专业关系贯穿到服务过程的始终,影响着服务质量。诚信不仅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备的品质

六,社会工作者不断致力于增进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付诸于服务人类的实践中去。在美国,从事社会工作最低学历是本科,且要有200小时以上的专业实习,才能持证上岗,这种要求便是对社会工作者能力的要求。社会工作者是社会福利的传递者,因为有了能力的要求,保障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权威和社会信任度。

2016年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建设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决策部署的第十年。十年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综合政策引领、专项政策配套、地方政策支撑的社会工作制度框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迅速壮大,规模总量达到76万人,其中持证社工近30万人;相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区和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超过20万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到6600余家。社会工作从民政领域逐步拓展到多个领域,从东部发达地区延伸到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在助力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部署和中央有关决策要求,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动社会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一,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要加快推动社会工作立法,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条例。要尽快制定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评价体系。要抓好中央12部门刚刚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贯彻落实。要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和志愿工作者“两工协作”机制。

二,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要进一步夯实社会工作培训基础,聚合民政系统内外的培训资源,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有计划、大规模、系统化开展专业培训。要发挥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在人才培养选拔中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人员参加职业水平考试。要大力支持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健全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相衔接的社会工作教育体系。要加快培养一批具有重要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三,进一步拓展服务平台。力争到2020年,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岗位与人才的合理配置,每个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至少配备一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基层社会服务部门、社会服务类事业单位、社区服务类与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全国范围内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达到1万家;基本形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社会工作行业体系。

四,进一步发展专业服务。要率先在民政业务领域深化拓展社会工作服务。要支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社区矫正、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制度,抓紧协调出台加强扶贫、禁毒和工会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加快推动残障康复、医疗卫生、教育辅导、妇女和婚姻家庭服务等领域社会工作政策的研究制定。要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支持力度。

资料来源——

社工中国(中国社会工作联合):

http://theory.swchina.org/research/2014/0409/12926.shtml

http://mzzt.mca.gov.cn/article/sggzzsn/zhbd/201611/20161100887333.shtml

标签: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