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优问>生活百科>无锡太湖介绍

无锡太湖介绍

2023-07-20 09:43:19 编辑:lily 浏览量:619

无锡太湖介绍

问题补充说明:急!!!

无锡太湖介绍

湖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富饶的沪、宁、杭三角地中心,介于北纬30°55’42"-31°33’50"、东经119°53’45"-120°36’15"之光属日联参陈光雨置企间,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

太湖南缘位于江、浙两省的分界线上,整个湖面归江苏省所辖看依控汽二英改社鸡直。湖岸总长405公里,水位3.14米时,南北长68.55公里,东西最大宽56公里、平均宽34.11公里。湖盆呈浅碟形,以湖岸线计算的湖泊面积为2427.8平方公里,去掉岛屿为2338.1平方公里(30年中缩小482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其中三分之二湖面在吴县境内,西山镇所辖兴刘防止曾油值无象太湖水域面积为165平方公里。

太湖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尚书·禹贡》中有禹治水“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因其水泛滥震荡难定,故称“震泽”。明代朱右《震泽赋》云:“夏名震泽,周曰具区,下属三江,实为五湖。”《山海经》上有“浮玉之山,北望具区”的记载,《尔雅》上也有来自“吴越之间具区”的记载。五湖之称,其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张勃《吴录》载:“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以其周行五百余里,故以五湖为名。”《川志》云;“太湖360问答有五道口,则谓之五湖。”《史记正义》、《吴地记》的解释为“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这种说法较为可靠。商代末期(约公元前11世纪),西岐的周族首领背体用员任系游更乱饭附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生有三子:泰伯(亦作“太伯”)、仲雍甚升宗苦现地选空大、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周文王)很有才干,古公拟传位于季历,以便能使姬昌成为继承人。泰伯、仲雍为避让季历,“奔荆蛮”、“纹身断发甲丰述段记,示不可用”,从中原出逃至江南,和这里落后的土著“至唱护们助晶色方荆蛮”相结合,带来了较先进的中原文化,泰伯、仲雍被拥为首领,建立了“勾吴”小迫新硫端带获似国,并在今无锡梅里一带建造小城,名“太伯邑”,泰伯称“吴太伯”,因“太伯邑”临湖而筑,太湖即因此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太湖之名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太湖快料体室权茶氢水域辽阔,面积现有3.64万顷,历来多用“三万六千顷”来称太湖之广阔,太湖湖底高程-0.25米,湖底较为平坦,其地势为东高西低,同陆上地形相反;平台山岛西北有一厚查解国坏万封条东南—西北走向的新月形凹槽,范势为太湖最深处。在多年平均水位2.99米时,容积44.28亿立方米。太湖河港纵横,河口众多,1967年有进出河道315条,1980年时有220条。现有入湖河流70余条,集水面积18500平方公里。入湖水道多源于西部山区,有源于天目山的苕溪水系和合溪,源于宜溧山区的南溪及源于茅山的洮滆水系等。出口河道多集中在太湖东部和北部。太湖主要出水口有沙墩港、胥口港、瓜泾口、南厍港等。古代,娄江、东江和吴淞江是引太湖水入海的主要河道,合称“三江”,当前主要出比流愿事裂验植水河道有属于黄浦文耐江和江南运河两大水系的黄浦江、吴淞江、望虞河、浏河、白茆河、太浦河、梁溪河等。太湖水系呈由西向东泄泻之势,平均年出湖径流量为75除亿立方米,蓄水量为44亿立方米。正常年份,每年5果红既毛月雨季开始后,入湖径流增加,太湖水四群简还论剂朝钱识位开始上升;7~8月,水位升至最高值,有时9~10月台风过境,最高水位可能推迟;其后水位下降,直到翌年4月,该阶段一般是西高东低,湖流较弱,无风时,以正常的倾斜流为主,基本流向由西南向东北,流速一般在每秒10厘米以内,个别水势较急的湖区,流速可达30厘米每秒。太湖风壅水位变幅,通常为0.2~0.3米,在较大风力持续作用下,水位变幅最大可超过1米。

太湖岛屿众多,现有50多个,总面积89.7平方公里,其中18个岛屿有人居住。洞庭东山原为太湖中最大的岛屿,因泥沙淤积,到清末才成为半岛。吴县所属的冲山、白浮山、渔阳山,属无锡市的马迹山(马山)、拖山、三山、田鸡山、中独山,属常州市的大焦山、小焦山等,原来都是太湖岛屿,解放后因人工围垦,都已与陆地相连。

太湖成因,传统的有河流淤塞说、泻湖说,近年又有积水说、下陷说等不同观点。河流淤塞说认为,距今2.0~1.5万年前,海水东退,太湖地区由浅海湾变成冲积平原;全新世中期(距今7500~2500年),随气候转暖,海平面回升到今海平面附近;由于长江和钱塘江沙嘴的形成,太湖平原成为大型集水洼地;西部山区原向东北注入长江的荆溪和东流入海的苕溪等河流因下游被淹,比降减小,河道宣泄不畅,河口泥沙淤积严重,而改道汇集于这碟形洼地中;海潮倒灌及平原地下水位抬升,致使低洼地积水沼泽化,形成分散的小型湖泊群;后湖泊扩大而汇集成统一的太湖;其后因东岸出湖河道渐趋淤塞、太湖腹地沉降,湖水蓄积量增加及湖中风浪湖流对湖岸的侵蚀,太湖面积进一步扩大(东汉时太湖面积约1600~1700平方公里,宋代约2000平方公里,解放前2500平方公里),遂成今状。泻湖说认为,约六千年前,太湖地区还是一个浅海湾,长江入海口在镇江附近;由于长江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堆积下来,长江南岸沙嘴不断向海延伸,逐渐包围近岸浅海,形成古太湖;但因当时钱塘江携带的泥沙少,其三角洲尚未形成,古太湖仍可通过湖洲、余杭与杭州湾、东海相通;三、四千年前,钱塘江北岸沙嘴不断增长,终与长江南岸沙嘴相连,把以太湖为中心的浅水区域封闭成泻湖;再经淡化演变,并由大变小,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太湖及附近的湖群。

标签:太湖,无锡,介绍